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科技类“两新”组织大量涌现。为了深入研究科协在科技类“两新”组织中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根据市科协领导的要求,调宣部于2007年3月-12月组织开展了本课题研究。通过组织19个区县科协进行座谈和调查,并先后赴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松江等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科技类“两新”组织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市、区两级科协联系“两新”组织中科技人员的现状,提出了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课题报告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发展的宏观背景。包括科技类“两新”组织的概念界定,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的成长背景。
第二部分,阐述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的现实状态。包括全市“两新”组织的数量及其从业人员数,19个区县的民营科技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数,民间科技类社团及其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和专职工作人员等情况。二是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的发展特征,即正规性、自主性、专业性和智密性。三是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的运作特点,即人缘性、多样性和变动性。
第三部分,市科协与科技类“两新”组织关系的现状分析。首先,分析行政化导向下市科协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框架。其次,分析传统体制框架下科协运作的内在困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功能作用、联系对象、工作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概括上海科技类“两新”组织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是阐述上海高科技产业集聚式发展状况,主要体现为园区集聚,分为三大类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区县科技园区。二是分析上海高科技产业集聚式发展空间布局特点,即沿着上海市区的外环线呈环状型分布。
第五部分,提出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总体思路。首先分析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必要性,即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科协工作定位的要求,符合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要求。
其次,提出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新理念。主要包括需求导向、服务为本、资源整合、合作治理等新的理念。
第三,提出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基本目标:构建工作网络,提升科协对科技类“两新”组织的联系度;形成服务能力,提高科协对科技类“两新”组织的吸引力;搭建沟通渠道,强化科协对科技类“两新”组织的凝聚力,力争建立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架构。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服务为先、合作治理的联系网络;基本形成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基本形成有效、共赢的资源动员机制。
第四,提出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主要策略。即:构建组织网络,搭建整合平台,组织有效活动。通过建网络、搭平台、搞活动的互动过程,最终达到活动有显示度、平台有活跃度、网络有生命力的效果。
第六部分,市科协加强与科技类“两新”组织联系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快观念转变,主动适应新形势。主要包括:坚持双重属性定位;积极发挥整体功能;努力树立良好形象。二是深化组织建设,优化工作新网络。主要包括:发挥科协组织优势;探索枢纽型联系中心;建立科协系统网络平台。三是扩大多方联动,形成治理新格局。主要包括: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联动,与区县科协工作联动,与社区组织联动,与其他社会组织联动。四是搭建活动平台,提升整合新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沟通平台、继续教育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产学研平台等。五是加强活动创新,拓展服务新内容。主要包括:广泛宣传杰出科技工作者;健全科技中介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探索自主研发成果的鉴定工作;参与各类品牌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