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某集团董事长诊断出心肌缺血但未及时入院治疗,5天后猝死的消息引发热议。其身前检查报告单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可能是前侧壁心肌缺血)”“异常心电图”。
中年乃至年轻人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
临床上众多猝死病例,不论熬夜也好,剧烈运动也罢,其背后隐藏的都是“过劳”诱因,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宋贺主任指出,人们往往觉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轻人正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此外,一些心源性猝死病例,平时身体看上去很健康,而且多数从未被确诊过心脏病。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可大意。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过40%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在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总人数约为54.4万人,每天因心源性猝死的至少有1000多人,每12秒就有一人因心血管意外而死亡。
年轻人心脏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这主要与社会环境变化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宋贺指出:“首先,过于油腻的饮食习惯易导致高血脂,进而引发心脏疾病;其次,生活工作压力大易导致体能过度消耗,使心脏和心血管的负荷过大;再次,熬夜也是猝死主因,如果连续多天熬夜,很容易打乱正常生物钟,危害健康。”
检查出问题要积极治疗
什么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怎么会导致猝死?宋贺解释,心肌缺血又叫缺血性心肌病,是指供给心脏的血氧减少,导致心肌发生纤维化退化,是所有心脏病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是胸部不适(如胸痛等),少数表现为头疼、视力减退、腹痛、腿疼、脚疼等。”宋贺解释,“心肌缺血发生后,下一步就是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当室速室颤发生就相当于心脏停跳了。如果患者住院治疗,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有95%~99%的概率可以生存下来。但这一切如果在家中发生,患者往往会错失4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宋主任指出,大多数患者都是出现了症状才去医院就诊,如果检查报告也指向了心肌缺血,就说明已经出现了大面积心肌缺血了(缺血面积在10%以上),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反复发生不加以控制,患者很容易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疾病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一旦发病却有可能直接危及生命。患者检查出了问题,就应该遵照医嘱,住院进行治疗,一些高危人群也应该主动到医院进行体检。患者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这也是老天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不要以生命为代价为自己的任性买单。”宋贺说。
有这些症状要小心了
经常性的头晕目眩。经常出现头晕目眩就意味着身体出现了供血不足状况,很有可能加重大脑负担,从而导致猝死。
心率加快,总是心慌。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有心跳加速的感觉,若是在激烈运动之后,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心率总是加快,甚至频繁出现,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很容易引起心室震颤。
总是有不明原因的疲劳感,很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如胸闷、乏力、水肿,这对健康不利,应该有所重视。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暴饮暴食,经常喝酒,甚至酗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血液黏稠;经常酗酒容易给血管、心脏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