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治,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37年3月生于南京,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年至1982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1990年至199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84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7月起在上海大学任教。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等。
周国治院士主要从事冶金材料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与计算、相图理论、溶液模型、冶金过程动力学、冶金过程模拟以及新工艺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他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出一些新的原理和新的方法。由他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近期,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并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他系统地研究了氧离子在冶金体系中迁移的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还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专业的新概念和新工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取得1项中国专利,3项美国专利。1984年获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称号。他所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获得2000年、2006年、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